学科、专业名称

体育教学

一、学位点概况

beat365·(中国)体育平台-官方网站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于2009年成功申报体育专业硕士点。现有校内导师43人(正高8人、副高25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校外导师7人(正高4人、副高3人),师资力量较强。体育教学专业秉承beat365·(中国)体育平台-官方网站教师教育的底色,依托上海的独特地域优势及雄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高质量实践基地及高水平行业专家,努力服务上海市基础教育体育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持;积极参与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推动上海市基础教育体育学科发展,成为上海市学院体育改革与发展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为体育强国及健康中国建设服务。

二、指导教师介绍(按拼音排序)

1、蔡皓,硕士,教授,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点学科带头人。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访学,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等领域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等课题10多项,在体育学刊、首都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主编了《新编幼儿体育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健身理论与实践》、《学生健身行》等教材和著作。

2、高幕峰,硕士,教授,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华武术会副会长,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武术理论和训练方法、学校武术;中华武术会副主席;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等10多项,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奖。

3、马瑞,博士,教授,副院长,教育部全国幼儿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体育北京体育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上海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获得博士学位,beat365·(中国)体育平台-官方网站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美国密歇根大学运动科学学院访问学者。承担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课题。研究领域: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

4、汤利军,博士,教授,上海市学校体育协会委员。主编、参编多本教材书籍;主持各级课题多项,专著1本,参编教材5本,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2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全国工科院校科研优秀教师,论文获各类奖项30余次。带高水平田径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比赛,获奖50次左右

5、薛原,博士、教授、院长。200910月至20106月,美国东北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访学。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学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3本。取得beat365·(中国)体育平台-官方网站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社会科学组一等奖;beat365·(中国)体育平台-官方网站精彩课堂奖;beat365·(中国)体育平台-官方网站“王乐三奖教金等教学奖项。

6、袁凌燕,博士,教授,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医学与体育学交叉学科背景),体育教育专业硕士学科带头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常委。研究方向为运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课题10项,发表SCI和权威核刊25篇。创建了脊柱健康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脊柱健康课程,获得上海市虚拟仿真金课与重点课程。

7、张钧,博士,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营养和健康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等。现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运动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老年药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客座教授等。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博士后基金、部省级及横向课题25项。在SCI及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和参编全国教材20余本。获得专利授权3个。

8、张元文,博士,教授,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篮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四部,曾参与中小学篮球器材国家标准的研制。现任国家级规划教材《球类运动-篮球》编委,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除按学校规定完成学位公共课程外,设置了学位基础课程: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计算机和逻辑学;学位专业课程: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体育教材教法(1)、体育教材教法(2)、体育课程论、和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 法;任意选修课:民间传统体育与养生、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专题、体育教学设计、体育竞赛组织与策划专题、体育科研方法、体育课程评价、校外体育研究专题、学校课余运动训练专题和运动与慢性病防治;实践课:专业实践。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须补修:体育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课程。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管理、体育科学研究等